房地产,走出了ICU?
2021年年底,随着6590万元的信托贷款实质性违约后,广州某房地产集团正式暴雷,时任集团下属设计部的阿斌在过完其35岁生日的第28天被列入了裁员名单。在历时三个月投递出250余份简历后,他仍处于待业状态,期间只面试了3家企业,且都挂在了初面。
阿斌的经历并不是个例,从上市房企2021年财报可以看到:中梁的员工从2020年底的13285人下降至10317人、祥生从3488人减至2966人...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集团2022年会上称地产行业进入“黑铁时代”,已经不能像元宇宙、游戏、能源等热门行业一样,通过金钱激励去找到合适的人,福利、补贴等要跟“黑铁时代”相适应。
然而,当大家都准备手紧裤腰带过“更坏的日子”的时候, 2022年年底,房地产金融政策不断,央行、银保监会推出“金融16条”,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12月27日,累计有超过120家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授信,总额度逾4.8万亿元。一切似乎又好了起来。
01
重回支柱产业地位
“三箭”利好之下,港股融信中国单日大涨超70%,龙光集团、天誉置业、合景泰富集团、汇景控股、佳源国际控股、正荣地产等个股均单日涨超25%。有投资者在炒股app留言戏称,“前脚在ICU,转头就被拉去了KTV”。尽管,11月房地产市场投资仍同比下降19.8%,新开工、施工、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均突破50%,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至33%。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27.1%,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规模的27.07%,房地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7%(加上建筑业等相关产业达到14%),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占地方综合财力的将近一半。
作为“三架马车”之一,房地产行业素来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强调房地产行业是具有发展空间的支柱产业,要求从供给、需求、转型三方面发力扭转房地产市场形势。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在解读会上强调,“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化解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亟需止跌”。
话音落下,尽管房地产销售端还未出现明显拐点,但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已得到缓解、多家房地产企业美债获得展期、部分房地产企业酝酿定增融资。广发证券指出,房地产行业估值进入系统性抬升阶段。
02
房地产就业一起回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止2018年末,全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约372万人、物业管理公司约637万人、房地产中介服务约158万人、房产租赁约86万人、建筑施工3591万人、土木工程1195万人、建筑安装383万人、房地产及建筑其它约750万人,合计房地产就业人员总计达7072万人。如果以每家庭(三口之家)1个房地产相关就业人口来计算,房地产就业影响覆盖约3亿人,为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房地产不仅是“造富”的行业,也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回顾过去的二十多年,那是中国房地产躺着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1998年至2021年,全国住房均价从2000元一路上涨到1万元以上,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更是高达10-15倍。楼市大热的2017年,房地产老板包揽胡润百富榜前五中的三席。
那些年里,土木工程、建筑等专业成为热门之一,毕业生涌入高薪、有“钱景”的房企。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收入情况调查,2016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收入排名第三的就是“房地产经营”,仅次于“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和“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其实,直到2020年,房地产行业仍吸纳着最大的就业人群。据前程无忧《2020年1-11月企业用人需求报告》报告显示,51job.com上的招聘职位中,房地产开发行业雇主发布的职位数最多,与2019年保持一致。
然后,房地产就迎来了“三道红线”政策。在经历接近2年的洗牌后,随着信贷、债券、股权融资“三箭齐发”,房地产就业吸纳能力有望在2023年得到一定的复苏:
从招聘需求来看,营销岗位首当其冲。11月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扩大至33%,去库存仍旧任重道远,市场预计房企项目营销需求仍会贯穿2023年整年。其次,为待开发项目拓展筹备的储备城市总和储备设计总的招聘需求也将得到反弹。
在51job.com上检索房地产相关职位可以发现,受“三箭齐发”利好影响较大的碧桂园、万科、龙湖、绿城等房企新增招聘市场拓展(销售)、营销策划、项目管理储备、物业管理等职位。
有业内人士表示,“大方向上,营销招聘是为了上一个开发周期的去化。而在新周期中,职位的反弹和复苏将遵循从前台到中台再到后台。具体来说,前台职位如储备城市总,中台职位如设计、工程项目、成本,后台如人事、行政、财务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箭齐发”利好的均是拥有优质剩余货值的企业,政策期待都暂时止步于“止血”,往昔大规模扩张的现象不太可重现。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从总量扩张过渡到结构分化。部份房企精简架构和层级,甚至采取总部直接管到项目的管理架构,一定程度上会压制招聘需求的反弹,并对求职者提出学历、经验、履历等方面的更高要求。